2018年德国机床制造行业报告 德国的制造工业那么发达,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品牌大飞机?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阅读 关注!
导语
报告包括行业综述 & 全部企业列表,有数据,有分析——并聚焦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生产企业。既包括金属加工机床,也包括木材、复合材料等加工机床。注意,是生产机床(又叫母机)的企业,不是用机床生产机械和零件的企业。
来源:卧瓜君
倾尽我在咨询业多年所学,阅览海量财报行业新闻公司网页,总结提炼而写成——力争缜密精炼,言之有物。
接下来捡重点的,有理有据的,踏踏实实的介绍一下德国这个古老而先进的行业,这个中国企业雄心勃勃正在追赶的行业。
机床制造,尤其是“皇冠上的明珠”——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发展路上的关键一步。我们热切盼望中国机床制造业的国际崛起。
为此我们详细梳理了德国机床及加工中心的产业概况,包括德国全部五轴机床制造商及五轴数控系统制造商的情况。
希望能有所助益。
德国机床制造业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如下:
总产值虽然不大(~150亿欧元/年),但对德国制造业整体至关重要
出口为主:三分之二的“德国制造”的机床销往德国之外,其中一半销往欧洲它国
同时进口量也不少:德国每年进口价值30多亿欧元的机床,主要来自瑞士和日本
尽管中小企业众多,产业仍主要由大企业掌控(员工总数>500人的企业占30%,贡献了75%的产值);且近年间合并趋势明显,力量愈发集中(三年前,>500人的企业仅占不到23%)
地理位置集中:机床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来自传统机械制造强州——巴符州(Baden-Württemberg)
汽车制造业(包括OEM及供应商)是最大客户,购买量占德国机床总产值的近一半
虽然技术壁垒较高,德国机床制造业也并非高枕无忧——近年来明显感到了来自中国的低价竞争者的压力;因此德国制造商们不约而同的愈发强调“技术,品质,创新”
图1:机床制造业的价值链
机床制造业的价值链上有诸多环节,本报告聚焦在机床制造商,零配件制造商,以及数控系统提供商(图1)。
德国2016年机床制造业总产值约150亿欧元,其中不仅包含新机床制造,亦包含服务及零配件。新机床制造的产值为111亿欧元。
凭借这111亿欧元,德国位列全球第二大机床制造国,与日本并驾齐驱(图2)。
与此相比,德国的机床消费量列全球第三,约60亿元——显而易见,德国是机床净出口国。
图2:全球机床制造业产值和消费分布
德国新机床制造及零配件制造2016年的总产值为137亿欧元(150亿欧元 - 机床服务产值13亿欧元),其中约 2/3 用于出口——2016年德国出口机床及零配件92亿欧元。
其中,中国是德国机床制造业的最大出口对象,占比20-25%(图3)。但德国向中国的机床出口量有连年下降的趋势——想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本土机床制造水平日益提高。
德国每年亦进口30余亿欧元的机床及零配件,最大的进口来源是瑞士,其次是日本(图4)。
中国仅向德国出口少量机床及零配件,占德国总进口量的4%左右。
图3:德国出口机床量
图4:德国进口机床量
德国机床制造业共有约350家企业,主要为机床制造商,零配件制造商,数控系统制造商等。
从企业数量上看,这~350家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2/3 的企业的员工数少于500人——但若从产值上看,这 2/3 的企业仅贡献了 1/4 的产值。
换言之,德国机床制造业 1/3 的大型企业贡献了 3/4 的产值(图5)。
大型企业贡献更多的产值——理所应当,没什么了不起。
不过,大型企业亦显示出更高的效率:员工数大于1000人的企业有30余家,它们贡献了47%的产值,而员工总数占全行业的42%——即大型企业的人均产值更高。
在效率和其它因素推动下,德国机床制造业经历过两次行业大整合 —— 上世纪90年代初和2008年金融危机 —— 使得整个行业在世界上更有竞争力;同时,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小而专”的企业活跃在市场上。
行业整合的趋势仍在继续:2016年,员工数大于1000人的企业占总数的11%,贡献了总产值的47%,而这两个比例在2014年仅为7%和33%。
据德国机床制造行业协会预计,整合趋势还将持续。
图5:德国机床制造企业分布-按规模
按产值看(而非公司数量),一多半的产值集中在巴符州(全称巴登-符腾堡州 Baden-Württemberg,图6)——倒也容易解释:机床的消费大户是汽车制造业的OEM和供应商,而巴符州是德国汽车制造业的传统强州。
机床制造业许多耳熟能详的大企业集中在巴符州,如 Chiron 巨浪,Emag 埃马克,Gühring 钴领,Heller 恒轮,Hermle 哈默,Index 因代克斯,MAG,Moog 穆格,Schuler 舒勒,Trumpf 通快,等等。
我们推出的德国机床制造行业全部企业列表(在 techpassing.com/reports 可免费下载)中有更全面详尽的信息。
图6:德国机床制造企业分布-按地理位置
这~350家企业之中,仅~60家上市,占不到20%(图7)。
其余企业掌握在比如家族、PE公司、个人(例如通过管理层收购 Management Buy-Out)、公益基金会(例如创始人家族后继无人,遂成立基金会,并将公司转让给该基金会,公司收益用于当地发展建设等)的手中。
这些未上市的公司中,不乏百年老厂牌,亦不乏巨型企业,例如:
Gühring 钴领(家族企业)
Heidenhain 海德汉(属于海德汉基金会)
Körber 柯尔柏(属于柯尔柏基金会,不过最近有传闻,柯尔柏考虑将机床业务单元上市)
Trumpf 通快(家族企业)
等等。
这种“不喜上市”的特征并非机床制造业独有,而是德国各个行业随处可见的一个重要特征。
普遍认为,德国的金融系统不够灵活不够开放,导致企业融资难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但也正是这种不够灵活不够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相对的弱者,中小企业。
图7:德国机床制造企业分布-按所有人结构
接下来说说德国五轴联动机床。
在德国~350家机床制造企业中,与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相关者,共计61家。但这其中包括了一些“不货真价实”的情况,比如母公司和子公司重复计数,比如母公司在瑞士且在德国设有工厂,但德国工厂的产品与五轴无关。
把这些特殊情况除去,剩余“货真价实”的50家——包括(图8):
机床制造企业41家
零配件制造企业5家(若企业同时生产机床和零配件,则计入机床制造企业,这样的企业有3家)
数控系统提供商3家
建模及数值模拟软件提供商1家
其中不乏耳熟能详的大型跨国企业,也有不少“小而美”的德国当地企业。
需要说明的是,这50家企业并非都是土生土长的德国品牌,亦包括非德国品牌在德国有工厂,生产五轴联动产品的情况——这些工厂很少是外来企业新建的,而通常是外来企业通过收购德国本地企业获得的。
在我们的德国五轴联动相关企业深度信息报告中(见 techpassing.com/reports),我们对这50家企业逐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中抽出两页,举个例子:
#3 bavius | handtmann 海德曼(图9)
#42 SW 埃斯维(图10)
图8:德国五轴联动机床制造企业概况
图9:德国五轴联动机床制造企业举例-bavius handtmann海德曼
图10:德国五轴联动机床制造企业举例-SW埃斯维
最后,总结一下德国最重要、最主流的机床制造业展会——未详尽,供参考。
其中每两年一次的汉诺威/米兰EMO,无疑是规模最大、品类最全、最国际化的。此外还有一众规模小些、有所侧重的展会(图11)。
德国的制造工业那么发达,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品牌大飞机?
空中客车公司德国汉堡工厂负责A380的初步组装,集黑科技于大成的德国居然连大飞机都造不出来吗?
来源:航空制造网
作者:白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国在航空航天发展的历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19世纪末,航空先驱O.李林达尔对航空早期发展,特别对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有直接的影响。20世纪以来,先后有F.齐伯林、L.普朗特、H.容克斯、E.H.亨克尔、H.奥伯特、W.R.多恩伯格、W.von布劳恩等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后掠翼和前掠翼的研究和试验都始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首先把飞机用于空中交通,推动了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德国的Me -262喷气式战斗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产量从1940年的10250架提高到1944年的 37950架。德国最早使用了火箭发动机的Me-163截击机、Me-262喷气式战斗机和Ar-234喷气侦察轰炸机。火箭和导弹技术水平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先后研制出并在战争中使用了V-1巡航导弹和V-2弹道导弹,还研制了地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等武器,对战后世界各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
▲VJ101拦截机
二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禁止发展航空器。这条禁令直到1955年才被撤销。德国航空航天产业一度停滞,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军用战机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德国还是在60-70年代搞出了VJ101和VAK 191B这两种垂直起降战斗机,后者是VFW-福克公司研制的,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VFW就是福克-沃尔夫公司在战后的马甲,FW190仿佛又发来贺电。
▲VAK 191B垂降战斗机
其实德国人的航空工业是非常先进的,继承了德国制造业一向以来精细的制造工业,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空客大股东DASA公司的前身之一,就是MBB公司和道尼尔公司,MBB公司的M就是大名鼎鼎的梅塞施密特,Me109等二战名机此刻仿佛在微笑,道尼尔大家也不会陌生。
▲Do328JET,美国仙童公司和道尼尔合作的
德国战后也发展过支线客机,道尼尔公司就其中最成功的。Do228和Do328、Do328jet支线客机买的国家不少,连咱们国家的航空公司都买过俗称小刀的Do328jet。
▲BR710是由英国罗·罗公司与德国宝马(BMW)公司组成的宝马/罗·罗有限公司,为支线客机于1991年开始研制并于1996年8月取得适航证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当然,民航客机后来变得技术、资金门槛越来越高,德国航空工业更多的是退居幕后,宝马战后也都为一些公务机、支线客机提供过先进的涡扇发动机,著名的湾流公务机,就用宝马-罗罗联手研制的BR710。
中国国产大客机C919和ARJ21身上,也有德国航空企业的贡献,起落架全球哪家强,利勃海尔啊,就是海尔冰箱当年的外资合作伙伴,那个金发的小男孩又发来了贺电。
▲c919的起落架就是德国著名的利勃海尔提供的,这公司是地球上造飞机起落架最牛的。
由于政府的持续促进,目前在一些领域又重新取得优势地位。航空产业德国航空产业(不含航空运输)目前有直接从业者9.3万,德国航空产业的研发投入占全行业销售额的16%,在各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德国是出口大国,航空产品也不例外,70%用于出口。
德国航空产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仅有一个巨头戴姆勒航空工业公司(DASA),但2000年随着德国政府航空工业融入欧洲的政策已并入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目前德国戴姆勒集团持有欧洲宇航防务集团22.5%的股份。德国最重要的两家民用航空工业公司是空中客车德国公司(Airbus Operations GmbH)和欧洲直升机德国分公司(EUROCOPTER Deutschland GmbH)。
▲EC135直升机能承载7~8个人
空客是欧洲自强联合的成功范例,在民航机市场已与美国波音比肩,空客德国公司是德国航空工业的骨干企业,主要负责生产空客飞机的机身和舱内设备。欧洲直升机公司德国分公司主要生产EC135和EC145机型,实现了研发和产销一条龙。
空客公司1960年代末酝酿、1970成立的时候,法德两国是最初的两个股东,英宇航和西班牙是后加入的,2012年的时候,空客的股东构成中,法德政府分别持股15%和12%,法国和德国两家飞机公司——法国宇航和德国宇航(DASA,即戴姆勒-奔驰宇航)也是持续至今的初始股东。
空中客车公司德国汉堡工厂是空客在德国规模最大的企业。这里负责组装空中客车A320全系列客机:A318、A319、A320和A321,并进行涂装,同时也进行A380巨无霸的初步组装。汉堡工厂下设芬克威尔德工厂(生产机翼组件)、施塔德工厂(生产复合材料组件)和布克斯特胡德工厂(生产飞机的电子通信系统)
只不过,空客从A300开始,特别是A380这样的宽体客机总装中心在法国图卢兹,所以给人一种感觉空客是一家法国公司,其实他们卖的数量最多的A320客机,在欧洲有两个总装基地,一个是图卢兹,另一个就在德国汉堡,亚洲的就在天津。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
德国航空发动机虽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但拥有一些高水平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主要公司有摩天宇(MTU)和罗—罗德国公司(Rolls-Royce Deutschland)。在航空研究方面,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中心规模很大,拥有6500人,29个研究单位,分布在德国13个城市,年航空研究预算5.7亿欧元。
德国Fraunhofer研究所
飞机零部件自动组装技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75k52bwx&width=500&height=375&auto=0
总之,德国没有自己品牌的飞机,可能是由于战败国的原因,遭到美国和欧洲各国以及世界很多国家的限制,但这并不代表德国不能生产一流军机民机,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有了空客这样通过整合欧洲力量可以抗衡波音的大企业,德国没有必要也很难通过建造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再分一杯羹,莫不如专注于装备制造的发展,对世界航空也是一种贡献。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 点击下列文字可以查阅